2025长三角国际应急减灾和救援博览会
展会日期:2025年5月 13-15日
展会地点: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市青浦区徐泾镇崧泽大道333号)
展出面积:10 万平米
展会理念: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主办单位:上海市应急管理局、江苏省应急管理厅、浙江省应急管理厅、安徽省应急管理厅
联合主办:上海市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
支持单位: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
承办单位:华茂国际展览(上海)有限公司
同期展会:国际安防设备及技术展览会(上海)INTERSEC SHANGHAI
国际航空应急救援产业展览会(上海) (AER EXPO)
一、博览会背景
为更好地服务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促进安全应急产业发展,推广安全应急文化,上海市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与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应急管理厅(局)合作举办长三角国际应急减灾和救援博览会。在防 疫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为保证博览会安全有序举办和高质量展出效果,第二届长三角国际应急减灾和救援博览会定于2025年5月13-15日举办,举办地点为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博览会规划展出面积10万平米,将以“展览、会议、活动、科普”等多种形式呈现。
长三角国际应急减灾和救援博览会将贯彻“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继续围绕“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发展平台”目标,进一步加强长三角地区应急管理部门协同联动,坚持由政 府主 导、社会多元参与、市场化运作,整合政策法规、行业交流、产业链对接、交易采 购、科普体验等为一体,创新办展模式,发挥好长三角国际应急博览会交流展示平台功能和产业服务功能。长三角应急展组委会将持续完善博览会服务保障工作,积极努力,办出一场精彩成功难忘的国际应急博览会!期待与您相聚2025!
二、博览会定位
从政府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应急救灾技术装备、消防救援体系、医疗体系建设、应急救灾物资供应、高新技术融合发展产业、应急通 讯和指挥、交通物流、特种装备和公众防灾减灾应急文化教育普多层次、多方面加强建设和管理,致力于打造成一个与长三角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由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有较大国际影响力、权 威性和前 瞻性的应急管理博览会。
三、首届回顾
首届长三角国际应急博览会于2021年5月7-9日在上海成功举办,应急管理部和三省一市人民政 府领导出席开幕巡馆和论坛活动。展览面积达5.2 万平米,共有435家国内代表性企业参展,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 67598人次参观,安全应急相关政 府 部 门占比超过40.81%,采 购意向和了解产品占比超过 70%。同期举办1场主旨高峰论坛、1 场防灾减灾宣传周启动活动、11 场专 业论坛、8 场公益科普活动、1 场消防救援演练。
四、 展示内容
(一)应急防灾减灾展区:应急指挥、通信、信息共享和预判辅助决策科技和产品;各类自然灾害、火灾火情、事故灾难、安全生产、城市楼宇、交通船舶、海域内河、地质山体、环境生态、危化品等领 域的灾害风险预警监测系统、监测设备、信息收发和安全确认系统及技术;北斗、大数据、5G、AI 技术的应急防灾救援解决方案;智慧 城市、智慧安防;核应急、危化品生产防控、重要设施防护系统等。
(二)综合救援装备展区:灾害救援装备、应急救援探索检测设备、安防救生设备、破拆设备;消防装备、灭火设施和器材;应急照明、应急电力;医疗急救装备、医疗救护车辆、医疗防护设备;应急救援交通、特种车辆、船舶、直升机、无人机;防汛排涝、环保修复;核应急装备、特种机器人、人工智能机器人、水下机器人等。
(三)安全防护产品展区:防化、防毒等医用产品;防爆防毒装置、防辐射、空气污染、电力安全、降噪产品;防切割手套、安全服、护目镜、安全鞋等个人防护产品;防疫救援物资、医疗服务;废物处 理;洗消;人体工程学、餐饮及健康饮食等。
(四)安全产业服务展区:风险评估、灾害防治、消防技术等服务机构;应急测绘、特种救援、民间救援等;应急物流、应急物资仓储等;检测认证、安全生产评估检测等;消防、救援专 业培训机构等;金融、保险、供应链等。
(五)安全科普宣传展区:公众科普教育、互动体验等;邀请消防、地震、气象、红会、卫健等相关委办局设立公益科普展区;
(六)应急管理成果展区:长三角应急管理发展成果;长三角区 域应急协同联动成果及未来规划。
五、 同期活动
将举办长三角国际应急减灾和救援博览会开幕巡馆和主旨高峰论坛、同期论坛、企业论坛、防灾减灾主题宣传体验等活动。
侦测通信设备:点亮抗震救灾的信息之光
受地震影响,灾区的通信网络受到重创,通信基站倒塌,地下光缆被地裂扯断,灾区就此与外界断联,这时各类通信设备就显得尤为重要。
翼龙-2无人机在灾区率先出动,化身“空中基站”,通过整合公网与专网、宽带与窄带通信技术,实现空天地一体化的通信覆盖,有效解决灾区 “三断” 通信难题,恢复灾区内的通信信号,保障受灾群众与外界的联系,以及救援人员之间的通信畅通,为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支持。
同时,这款无人机还搭载先进的侦查设备,如雷达、可见光、红外多模态的数据融合分析系统,对灾区的地形地貌、房屋损毁、道路塌方等情况进行详细侦查,并将实时画面和数据回传至指挥中心,为救援工作方案制定、兵力部署提供科学依据。
卫星电话凭借其覆盖范围广、通信能力强也被广泛应用于救援过程。西藏日喀则地震灾区主要使用的是中国电信的天通卫星电话,是基于中国天通一号卫星研制的移动通信系统,由深圳星联天通科技有限公司等进行终端的研发、生产等工作,中国电信负责民用系统的建设、运营和推广。在灾区可迅速开通卫星移动语音及位置上报业务,实现前后方指挥中心的互联互通,让救援人员以及受灾群众与外界能够进行语音通信。
西藏地震发生后,遥感技术和航空遥感飞机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地震灾区通信、交通被严重破坏的情况下,科技工作者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和航空遥感飞机,给抗震救灾指挥部及时提供了大量地面宏观灾情遥感图像,为指挥部科学评估灾情,进而采取有效救灾防灾措施做出了贡献。
地震发生当天,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紧急调度高分一号 03 卫星等多颗卫星对灾区进行观测,第 一时间提供了灾情信息,如定日县震后影像图,识别了部分建筑物破坏现象和此次地震造成的地表破裂特征。
正是这些侦测与通信设备默契配合,为抗震救灾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让救援行动得以精 准、高效地持续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