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
Press Briefing
12月11日,浙江省防汛防台工作机制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召开,省防指办常务副主任、省应急管理厅副厅长吴晓荣,省水利厅二级巡视员葛捍东,省自然资源厅地质勘查管理处处长吴玮,省公路与运输管理中心副主任叶震,省气象台台长罗玲出席,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省应急管理厅总工程师胡尧文主持,全文如下。
浙江省防指办常务副主任、
省应急管理厅副厅长
吴晓荣
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参加今 天的新闻发布会,衷心感谢社会各界和媒体朋友们长期以来对防汛防台抗旱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今年我省极端天气过程偏多,自然灾害总体较常年偏重,强对流天气之“频”、极端降雨之“大”、江河洪水之“猛”、台风影响之“重”、次生灾害之“危”,可以说历史罕见。年初,全省范围出现降雪和冰冻,蕞南部的丽水地区也出现了大范围的降雪和冰冻;4月入梅前,全省面雨量就达到212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1倍,居历史同期第二位,仅次于1983年(230毫米);入梅后的6月9日至29日20天内,全省面雨量356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66%,也居历史同期第2,仅次于1994年(421毫米),这期间全省有187个乡镇(街道)累计雨量超过500毫米,其中庆元县五大堡乡杨楼村达到了977毫米的历史极值;进入台汛期,我省接连遭受多个台风袭击,大家都对10月底的台风“康妮”记忆犹新,这个台风是建国以来影响我省时间蕞晚、蕞严重的台风之一。面对严峻复杂的防汛防台形势,我省上下团结一心,深入学习贯彻习 近 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严谨务实、科学精 准、积极防御,实现了人员零伤亡。应该说,这个成绩来之不易,是全省上下广大干部群众坚持不懈、共同努力的结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在防汛防台和防御雨雪冰冻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机制,我们为这套机制取了一个名字叫“1833”联合指挥体系,用这套体系努力实现预警响应联动、研判督导贯通、扁平一体高效,这是我们打赢防汛防台和雨雪冰冻防御战的一个重要法宝。
“1833”的“1”就是省防指建立统一指挥部,对各方信息、资源、力量进行统筹调度,强化统一指挥,实现全省上下贯通、条线左右协同,发挥整体作战效能,确保不打乱仗。
“1833”的“8”就是“8个重点领域”,将全省自然灾害风险划分为8个重点领域,分别是地质灾害、山洪灾害、水库山塘河网、安全生产、海域安全、城市内涝和城市安全运行、交通运输、文化旅游等8个方面。这8个方面对台风洪涝期间致灾、成灾的主要灾害风险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具有很强的实战性。这8个领域分别由8个职能部门牵头,涉及20余个部门协同配合,条抓块统、块抓条保,各司其职,为整体防御提供了有力支撑。
“1833”的第 一个“3”就是“3张单”工作机制,“3张单”就是风险提示单、预警单、指令单。在风险预报阶段,联合指挥部综合各部门提供的信息,经过联合会商分析,将各个部门信息融合为具有全局性的综合风险研判,再以提示单的形式分发到各个部门和市县乡各级指挥部;临灾前,各专 业部门加强监测预报,以预警单的形式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我们经常听到的红色预警、橙色预警等,就是预警单的一种。因为预警单往往发布在风险向灾害转化的关键时段,所以对防御工作的组织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我们提出“以预报预警为令”,就是要求各级抓住预警发布以后难得的窗口期,紧前做好准备,及时启动响应,为逃生和救援赢得时间、创造条件;在应对过程中一旦出现灾情险情,防指要以指令单的形式进行强有力的指导和干预,指令单通常以命令、指令的形式下达,比如今年防梅雨的关键阶段,省防指指挥长连续发布两次“指挥长令”,把全省上下全部动员起来,广大人民群众闻令而动,积极配合,群防群治,群策群力,筑起了坚不可摧的人民防线。
“1833”的第二个“3”就是对叫应叫醒的强制性规范,防指和8个重点领域牵头部门针对暴雨、暴雪、山洪、地质灾害风险等级第 一时间开展叫应叫醒,发布黄色预警时叫应叫醒县防指办主任(县应急管理局局长),橙色预警时叫应叫醒常务副县长,红色预警时叫应叫醒县长。先是发浙政钉消息,如果2分钟内没有关注,由预警值守人员直接电话提醒,5分钟以后值班领导进行视频连线,了解一线灾情险情影响面、人员转移情况、力量物资前置情况、预案方案落实情况等,确保这3个关键人以蕞快速度进入指挥岗位、进入指挥状态,开展一线指挥调度。这种做法是我们总结多地自然灾害成灾教训的基础上作出的硬性规范,通过强化指挥员坐镇指挥,保证指挥体系得以高效运转,这是运用“1833”联合指挥体系打胜仗的关键环节。
这套体系经过近两年的实践,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果,在实战中有3个较明显的优势:
一是省市层面实现了多部门联合作战,协同更加紧密。信息是防御的关键因素,通过指挥部,将原来散落在各个部门的灾害应对信息统筹起来,变单部门信息为多部门融合信息,形成对灾害的综合性分析和趋势性判断,并有效地转化为指挥和行动。比如梅雨期间的6月24日,我们与气象、水利等部门多次会商,协商国家电网和安徽省,制定了“早动快动小动”的调度策略,全程11次精 准调度新安江水库泄洪,90个小时内实施闸门启闭17次,统筹上下游左右岸的汛情信息,错开了各个流域的洪峰,做到调度小步快跑、风险稳步可控。
二是发挥了县级指挥部指挥调度的关键作用。县级指挥部承上启下,县(市、区)长担当指挥员,坐镇指挥部,履职尽责,一线指挥,尤为重要。在今年的3号台风“格美”防御期间,7月26日台风登陆福建后,我们牢牢盯住气象雷达回波变化,在凌晨2时针对云层雨带运行轨迹,对即将遭遇强降雨的10个县(市、区)进行叫应叫醒,县(市、区)长全部到岗指挥,台州温岭市12小时降雨量达到150毫米,全市上下广泛动员、连夜奋战,无一人因灾伤亡。今年汛期以来,我们累计叫应地市113次、县(市、区)686次,叫醒“三个关键人”1540人次,其中县级主要负责人168人次,各级指挥员敏锐性、主动性明显增强。
三是充分激发了基层防汛防台的主观能动性。习 近 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提出“乡自为战、村自为战”的重要理念,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抓基层、打基础,提升基层乡村的防汛防台能力。去年,省委、省政府又启动基层应急消防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整合提高基层应急能力。今年6月15日下午,受强降雨影响,庆元县五大堡乡坑头村、杨楼村、东半村三村道路中断、通信中断、电力中断。“三断”情况出现后,我们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各村组织村干部和党员落实各项防汛措施,村里使用weixing电话与外界迅速取得联系,每隔两小时向乡防指报告一次情况。省市防指高度重视,多次视频调度,县乡干部带队携带物资徒步进村,采取无人机投送食品药品,解决受灾群众急需,并迅速组织力量抢修公路、供电、通讯设施,确保无一人因灾伤亡。
现在已经入冬,根据预报,今年冬天有2—3次全省性寒潮天气过程,有阶段性低温和雨雪冰冻。根据省委、省政府要求,我们已修订完成《浙江省抗雪防冻应急预案》。我们将进一步发挥指挥部统筹协调作用,强化部门协同配合,落实落细抗雪防冻各项措施,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全省人民过好欢乐祥和的元旦、春节,作出我们应急人应有的贡献。
借此机会,感谢全省干部群众对我们应急管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在这里我们也发出倡议:每个人都要当好自身安全的第 一责任人,积极做到“我的安全我负责,他人安全我有责,社会安全我尽责”。让我们齐心协力,共同守护美丽家园,共同守护美丽浙江。
我先介绍到这儿。谢谢!
新华社提问省水利厅
我们都知道,水利工程设施是防汛防台的重要屏障,今年洞庭湖团洲垸堤防决口曾引起全国关注。能否介绍下我省水利工程设施建设总体情况,以及这些工程在今年防汛防台中起到哪些作用?
省水利厅二级巡视员
葛捍东
水利工程设施是防汛防台体系的重要基础,是贯彻落实“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方针的首要措施和重要抓手。近年来,全省水利系统切实把推进“千项万亿”水网安澜提升作为主抓手,全力以赴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全省有水库4271座;江河干堤2218公里;一线标准海塘2014公里;沿海平原建成80多座大中型口门泵站,强排能力达2760立方米每秒。基本形成“上蓄、中防、下排、外挡”的工程体系,为防洪减灾提供了强力支撑。如在今年新安江水库7孔泄洪期间,得益于针对2020年9孔泄洪时暴露出来的问题,实施了建德市三江治理提升工程,直接保护梅城3.5万人口,一墙之隔,两番景象,墙外洪水翻涌,墙内万家灯火;6月26日,富春江水库出入库达到建库以来历史蕞大,得益于实施桐庐富春江流域干堤加固工程,显著提升防洪排涝能力,桐庐受淹耕地面积较2020年减少近4万亩,转移人口较2020年2.8万人减少至822人;梅汛期东苕溪瓶窑站水位持续超警戒227个小时,得益于余杭区在汛前完成西险大塘堤身防渗墙施工,西险大塘未出现一例渗漏滑坡情况;再如在“格美”台风影响期间,得益于平阳县建成的水头南湖分洪工程,将水头镇上游洪水分排,有效减少水头镇区段洪峰流量,配合流域其他水利工程,总体降低水头水位1.3米,减少淹没范围约16.8平方千米,减少受灾人口1.5万人,有效减轻了受灾损失,工程防洪效益显著。
今年以来,我们全力推进浙东、浙中水资源配置通道等169项工程前期工作,推动新开工常山县龙潭水库等重大水利项目32项,加快建设缙云县棠溪水库等重大水利项目167项。下一步,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重大项目建设决策部署,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保安全、稳增长、促发展的关键举措,聚焦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谋深谋实“十五五”重大项目,以“千项万亿”水网安澜提升为抓手,抢抓超长期国债等重大政策机遇,全力以赴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高水旱灾害防御硬实力。
FM93交通之声提问省交通运输厅
今年极端、恶劣天气灾害频发,公路高边坡、桥隧等一旦发生垮塌极易造成重大伤亡,群众很关心出行时公路基础设施的安全和畅通,那我省是如何提高公路基础设施防灾抗灾能力的呢?
省公路与运输管理中心副主任
叶震
今年我省汛期经历了罕见“暴力梅”以及多个台风带来的强降雨,累计致使我省1304条段公路因灾中断,在全省努力下,中断公路都已第 一时间抢通,公路交通应急保障工作总体有序、高效,成功实现了防汛防台“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的目标。
公路防灾抗灾能力提升工作责任重、涉及面广,为切实提升我省公路防灾抗灾能力,我们按照“契合浙江实际、先行先试、适度超前、可预期、可考核”原则,围绕“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养护管理、运营管理、农村公路、科技创新”六个方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提升公路防灾抗灾能力的实施方案》,总体考虑是,聚焦推进公路防灾抗灾体系建设,提升基础设施抵御灾害能力,重点突出三个“全”,即全周期覆盖、全过程监管、全闭环落实。
全周期覆盖方面,强化源头预防,把关口前移,加强“规划设计、施工建设、运营养护”等全周期管理,保障规划合理、工程优质、运营可靠。如在规划设计阶段,会充分考虑当地常见灾害情况来优化线路、确定建设标准,重点推进相关动态监测系统的设计、建设、验收“三同时”。全过程监管方面,通过强化设计回溯、巡查排查、风险评估、监测预警、隐患治理、应急处置等措施,提升全过程的动态监管能力。比如在管养阶段,按照自然灾害公路承灾体、边坡、桥隧结构等分类开展风险评估,分级分类开展灾害防治和监测预警,重点加强排水设施巡检,定期对公路排水系统进行技术状况评定。全闭环落实方面,借助科技创新、数智管控,摸清风险底数、健全工作机制、落实各方责任,保证“人防+物防+技防”各项举措全闭环落地。如结合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试点,强化“事前监测预警+事后及时处置”技术支撑,切实提升公路防灾抗灾能力和安全保障水平。
接下来,我们将扎实推进各项措施,力求保质保量实现预定目标任务:近期(2024年底),初步完成高速公路项目设计回溯工作,推进高风险路段高边坡和重要桥隧结构监测预警体系建设。中期(2027年底),加强重要风险点施工规范化标准化和重要桥隧结构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全面建成88个公路应急保障基地,公路防灾抗灾能力明显提升。远期(2030年底),基本建成重大灾害风险防控体系,本质安全水平显著提升,公路基础设施更加安全可靠、更加经济适用、更加韧性耐久。
浙江新闻频道提问省自然资源厅
我省今年发生了多轮强降雨,请问今年我们省地质灾害发生情况怎么样,防御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省自然资源厅地质勘查管理处处长
吴玮
我省山多地少,地质构造复杂,73%的陆域面积是突发性地质灾害易发区,加上梅雨、台风、局地强降雨影响频繁,地质灾害多发,是全国17个地质灾害防治重点省份之一。近年来,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先后实施“整体智治”和“提能升级”等专项行动,在全国率先实现从单一的隐患点管理向“隐患点+风险区”双控的转变,地质灾害风险得到有效管控。今年,我省先后经历梅汛期和6个台风等带来的极端强降雨影响,共发生地质灾害灾险情 416起,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1581万元,成功避让地质灾害 33起,避免可能因灾伤亡148 人,实现了“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的目标。防御主要成效可以用“1、2、3、4”来概括:
“1”是指防御应急“一”体指挥。高效有力衔接我省防汛防台“1833”联合指挥体系,建立了全省地质灾害防御统一指挥、集中会商、综合研判、及时调度、闭环管理的工作机制。
“2”是指综合治理“两”大措施。一手抓避让搬迁,做到应搬尽搬,着力从源头防范化解灾害隐患风险,安置区块用地指标保障到位,确保搬迁人员搬得动、留得住。一手抓地质灾害工程治理,加大转移支付资金补助力度,探索推进地质灾害流域性治理,及时消除隐患威胁;通过两手抓,全省地质灾害隐患点从5198处下降到目前的354处,直接受地质灾害威胁人数减少了95%。
“3”是指监测预警“三”道防线。第 一道防线是根据气象预报,及时发布未来24小时地质灾害风险区域;第二道防线是针对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的逐小时预警;第三道防线是专 业设备监测预警,对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防范区等区域开展针对性监测,及时告知风险。通过“区域预报+实时预警+现场报警”三道防线,帮助基层更加科学有效组织巡查监测、人员转移等。
“4”是指技术力量“四”支队伍。第 一支是群测群防队伍,全省8500余名村干部和网格员,承担巡排查工作;第二支是地质队员,1169名企事业地质队骨干,根据地灾防治形势“驻县进乡”,一线服务地质灾害防御工作;第三支是应急测绘队伍,第四支是今年新组建的省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总队,这两支队伍24小时待命,一旦发生灾情险情,第 一时间开展人员抢救、应急排险、应急测绘等工作。四支队伍协同作战,为我省地质灾害防御工作提供有力支撑。今年以来,全省共派出技术队员27094人次,参与指导排查巡查风险隐患35817处次,处置疑似地质灾害4216起。
下步,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进一步完善多维度管理、多形式综合治理、多层次监测预警、多方位应急处置的综合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浙江卫视提问省气象台
能不能请气象部门解释一下,为何今年极端天气这么多,以后会不会再出现类似今年这样11月来台风的情况?另外,近期冷空气活动频繁,前些天,我省临安高山区曾出现降雪,也请预测一下今冬明春的天气情况?会不会出现2008年那样的极端天气?
省气象台台长
罗玲
今年我省气象灾害总体较常年偏重,极端天气过程也比较多。主要包括:梅雨总量为近30年同期蕞多;有6个台风(2403号“格美”、2413号“贝碧嘉”、2414号“普拉桑”、2418号“山陀儿”、2421号“康妮”和2425号“天兔”)先后影响我省(也较常年平均多,常年为4.1个);夏季高温持续时间长,高温综合强度居历史第二;此外,汛期强对流天气也多发,在局地造成较严重的次生灾害影响。
造成今年我省气象灾害较重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方面受到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全球平均气温升高导致大气中的能量和水汽都在增加,造成降水的强度和强对流的强度均在增加,表现出来的就是极端天气事件多发频发重发;另一方面,今年是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转换之年,厄尔尼诺事件已于今年5月结束,冬季可能出现弱拉尼娜事件,转换过程易出现极端天气,如今年梅雨期暴雨集中、秋季台风等热带系统多等情况,均是受到这一事件的影响。
今年11月,台风“康妮”紧擦我省沿海北上,是1949年以来10月下旬以后影响我省蕞严重台风。“康妮”之后,西北太平洋又依次生成22号“银杏”、23号“桃芝”、24号“万宜”和25号“天兔”四个台风,其中“桃芝”和“天兔”给我国南方沿海及南海海域带来一定影响。从历史统计数据来看,台风在11-12月明显影响我省的情况虽然比较少见,但也有发生:比如2004年28号台风“南玛都”,登陆台湾后北上,与冷空气结合,在当年12月3-5日给我省沿海造成大范围的暴雨和大暴雨。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发展,会出现一些年份的秋冬季,西北太平洋海温偏高,副热带高压偏北,因此不排除会再出现类似今年这样11月甚至更晚时候,还有台风影响的情况。
针对今冬明春我省气候趋势预测,我局积极与国家气候中心开展会商研判。从目前的分析来看,今冬明春全省平均气温总体偏高,降水偏少,但受到阶段性冷空气的影响,可能会出现2-3次全省性寒潮天气过程;冬季冷空气影响期间山区可能有冻雨,春季可能出现春寒的情况。
因此,建议重点关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关注阶段性强降温和雨雪冰冻天气过程,可能对交通出行、电力输送等造成的不利影响;二是由于预计冬春季降水整体偏少,在水库蓄水、城乡供水、森林防火等方面应予以关注;三是需关注冬春季节静稳天气带来的雾霾等,对百姓健康和交通出行产生的不利影响。
根据目前气候趋势研判:一方面今年冬季气温总体偏高,冷空气影响是阶段性的,像08年那么长时间持续影响导致气温偏低的可能性较小;另一方面,今年水汽输送条件偏差,降水总体偏少,这也不利于长时间持续雨雪天气的出现。因此,我们预计,今年冬季出现类似2008年的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可能性较低。但是,还应注意出现阶段性低温雨雪天气的可能性仍是比较大的,社会各界依然不能掉以轻心,仍要做好应对低温雨雪天气的各项准备工作。
中央广播dianshi总台提问省应急管理厅
听了刚才介绍,今年有出现极端情况的可能性,请问省应急管理厅在应急救援力量的建设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如何确保一旦有事,能够迅捷响应?
浙江省应急管理厅副厅长
吴晓荣
今年以来,我们立足“全灾种、大应急”目标要求,全面整合全省综合性救援队伍和专 业救援队伍,组建省、市应急救援机动队,县级应急救援队和乡镇(街道)联合救援指挥部,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进步。全省目前共编组各类应急救援队伍2371支、9万余人,初步构建起省市增援处置、县级节点支撑、乡镇快速响应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计划2025年再增编1万人左右,在全省能达到10万人的应急救援队伍,基本能够满足常态化应急救援任务需要。在这方面简要介绍一下我省的特色做法:一是加强区域协作。将全省划分为浙南、浙中、浙北和浙东4个应急救援协作区,围绕预案互补、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力量互援、能力共建等方面加强协作,优化区域应急资源配置,推动形成区自为战、片区互防、省级增援的救援协作联动新局面。二是健全力量体系。通过多年来的努力,我省应急力量救援队伍应救援能力已经能够覆盖危险化学品、森林火灾扑救、抗洪抢险、地震地质灾害等重点领域;遵照“向下向下再向下”的要求,为全省945支基层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各类装备3万5千余台套,积极开展技能培训,推动生成人与装备有机结合的新质救援能力。同时,我们还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工作需要,与央企专 业抢险救援力量加强工作对接,建立“应急救援联盟”,落实驻点保障。在今年的台风响应期间,把1万4千多台套的大型救援装备点对点地下沉到多灾易灾村社,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有效补齐了我省工程抢险能力短板。三是建强航空救援力量。进一步优化救援航空器布局,将原部署于嘉兴桐乡、宁波宁海的2架全灾种应急救援直升机调整至湖州德清和舟山定海,积极拓展航空救援应用场景,与浙大二院签订了航空医疗救护战略合作协议,完善“常备常训、以救为先”的救援机制,努力打造具有浙江特色的航空医疗救护队伍。
下一步,我们一定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践行习 近 平总书记“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训词精神,枕戈待旦、厉兵秣马,为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履行我们应急救援人的光荣使命。
EDRR 2025精彩预告
2025长三角国际应急减灾和救援博览会
展会日期:2025年5月 13-15日
展会地点: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市青浦区徐泾镇崧泽大道333号)
展出面积:10 万平米
展会理念: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主办单位:上海市应急管理局、江苏省应急管理厅、浙江省应急管理厅、安徽省应急管理厅
联合主办:上海市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
支持单位: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
承办单位:华茂国际展览(上海)有限公司
同期展会:国际安防设备及技术展览会(上海)INTERSEC SHANGHAI
国际航空应急救援产业展览会(上海) (AER EXPO)
一、博览会背景
为更好地服务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促进安全应急产业发展,推广安全应急文化,上海市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与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应急管理厅(局)合作举办长三角国际应急减灾和救援博览会。在防 疫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为保证博览会安全有序举办和高质量展出效果,第二届长三角国际应急减灾和救援博览会定于2025年5月13-15日举办,举办地点为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博览会规划展出面积10万平米,将以“展览、会议、活动、科普”等多种形式呈现。
长三角国际应急减灾和救援博览会将贯彻“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继续围绕“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发展平台”目标,进一步加强长三角地区应急管理部门协同联动,坚持由政 府主 导、社会多元参与、市场化运作,整合政策法规、行业交流、产业链对接、交易采 购、科普体验等为一体,创新办展模式,发挥好长三角国际应急博览会交流展示平台功能和产业服务功能。长三角应急展组委会将持续完善博览会服务保障工作,积极努力,办出一场精彩成功难忘的国际应急博览会!期待与您相聚2025!
二、博览会定位
从政府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应急救灾技术装备、消防救援体系、医疗体系建设、应急救灾物资供应、高新技术融合发展产业、应急通 讯和指挥、交通物流、特种装备和公众防灾减灾应急文化教育普多层次、多方面加强建设和管理,致力于打造成一个与长三角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由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有较大国际影响力、权 威性和前 瞻性的应急管理博览会。
三、首届回顾
首届长三角国际应急博览会于2021年5月7-9日在上海成功举办,应急管理部和三省一市人民政 府领导出席开幕巡馆和论坛活动。展览面积达5.2 万平米,共有435家国内代表性企业参展,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 67598人次参观,安全应急相关政 府 部 门占比超过40.81%,采 购意向和了解产品占比超过 70%。同期举办1场主旨高峰论坛、1 场防灾减灾宣传周启动活动、11 场专 业论坛、8 场公益科普活动、1 场消防救援演练。
四、 展示内容
(一)应急防灾减灾展区:应急指挥、通信、信息共享和预判辅助决策科技和产品;各类自然灾害、火灾火情、事故灾难、安全生产、城市楼宇、交通船舶、海域内河、地质山体、环境生态、危化品等领 域的灾害风险预警监测系统、监测设备、信息收发和安全确认系统及技术;北斗、大数据、5G、AI 技术的应急防灾救援解决方案;智慧 城市、智慧安防;核应急、危化品生产防控、重要设施防护系统等。
(二)综合救援装备展区:灾害救援装备、应急救援探索检测设备、安防救生设备、破拆设备;消防装备、灭火设施和器材;应急照明、应急电力;医疗急救装备、医疗救护车辆、医疗防护设备;应急救援交通、特种车辆、船舶、直升机、无人机;防汛排涝、环保修复;核应急装备、特种机器人、人工智能机器人、水下机器人等。
(三)安全防护产品展区:防化、防毒等医用产品;防爆防毒装置、防辐射、空气污染、电力安全、降噪产品;防切割手套、安全服、护目镜、安全鞋等个人防护产品;防疫救援物资、医疗服务;废物处 理;洗消;人体工程学、餐饮及健康饮食等。
(四)安全产业服务展区:风险评估、灾害防治、消防技术等服务机构;应急测绘、特种救援、民间救援等;应急物流、应急物资仓储等;检测认证、安全生产评估检测等;消防、救援专 业培训机构等;金融、保险、供应链等。
(五)安全科普宣传展区:公众科普教育、互动体验等;邀请消防、地震、气象、红会、卫健等相关委办局设立公益科普展区;
(六)应急管理成果展区:长三角应急管理发展成果;长三角区 域应急协同联动成果及未来规划。
五、 同期活动
将举办长三角国际应急减灾和救援博览会开幕巡馆和主旨高峰论坛、同期论坛、企业论坛、防灾减灾主题宣传体验等活动。
- 2025中国国际应急管理展览会上海应急展一带一路应急救援展... 2025-01-05
- 2025中国应急展:更精准的供需对接 更深入的国际合作 2025-01-05
- 2025中国应急展(上海应急救援展) 2025-01-05
- 食品通用机械 2025 三十届上海国际加工包装展 2025-01-05
- 2025上海食品机械展|2025上海国际食品加工包装联展ProPak 2025-01-05
- 2025中国(上海)包装机械展览会召开,食品和包装机械齐聚一堂! 2025-01-05
- 2025上海包装机械设备展丨PROPAK 2025-01-05
- 2025年上海国际食品加工展ProPak China 2025-01-05
- 2025上海国际生物发酵展 2025-01-05
- 2025上海国际食品加工展ProPak China 2025-01-05